5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抓好当前农业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等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中明确提到,将合理提高玉米最低收购价格。加之,玉米收储计划再延长一个月至5月底,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都对玉米市场形成支撑。
玉米价格开始回暖
卓创农业分析师徐晓苗表示,临储时间延长,加上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合理提高玉米最低收购价格”,使得玉米市场价格受到政策的正向提振。以此来应对措手不及的禽流感打击,加上市场其他一些因素的作用,目前玉米价格已经开始回暖。据卓创统计,截至5月14日,国内的玉米均价为2270元/吨,较4月底价格上升18元/吨,这轮价格上涨基本终结了玉米自今年3月25日以来的萎靡行情。
对于将玉米收储计划再延长一个月至5月底,徐晓苗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禽流感的突然爆发,导致玉米需求锐减;加之,当时东北地区余粮在农户手中保存难度仍然较大。因此,临储收购时间做出适当延长,有利于保护农民粮源转移至好的粮库保存,也一定程度保护了5月份农户的春耕信心。
享最低保护价仍需时日
有观点认为,“此次会议中,没有提及玉米临时收储价格,而是直接提出提高玉米最低收购价格,从说法上看玉米已经于稻谷、小麦一致,可以猜测国家已经将玉米的收储提升到与稻谷、小麦一样的地位,即以后玉米的收储也将成为常态。”
对此,徐晓苗表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在5月召开,对粮食生产的关注点,必然落在秋粮身上,玉米作为最大的秋粮被提及,很大程度上与目前的召开时间有关。“说到玉米的政策保护价,本次提及的玉米最低收购价,与小麦、水稻我国口粮的最低收购价,在字面上看来是完全一致的,但由于玉米的主要用途是饲料和工业加工,真正直接食用的量不足产量的5%,将其地位上升到口粮地位,享受最低保护价待遇,目前的条件尚显不成熟。”徐晓苗说。
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传出,市场也在猜测玉米最低收购价格是否将提前公布?
据了解,为了稳定农民的种粮预期,国家提出粮食收储最低收购价政策。从小麦、水稻的最低收购价公布时间看,一般是在作物播种关键期或关键期之前,国家予以公布。徐晓苗认为,目前是5至6月份,正处玉米主产区种植玉米的关键时期,这符合最低收购价在播种关键期公布的时间节点,是未来几个月中公布可能性较大的一个月。“但是公布可能性较大,并不代表可能性超过50%。”徐晓苗说。
未来价格将进一步攀升
玉米已成为我国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2012年,我国玉米产量达到2.08亿吨,较上年增长7.86%。尽管产量在不断突破,但需求也在增长,尤其是饲料方面的需求,因此国内玉米市场始终保持紧平衡的状态。
徐晓苗表示,未来禽类养殖恢复需要时间,饲料玉米需求的恢复性增长也就需要时间;临储玉米收购在5月底将结束,市场需求能否完全接替临储需求,目前看仍然不很乐观。
生猪养殖效益深陷亏损泥潭,淀粉等深加工需求一直没有明显起色,预计5至6月份玉米价格上涨仍然不具备大空间。“6月份过后,国内消费可能会有改变,玉米价格或会有一定的上涨。”徐晓苗说。相关文章:玉米将形成近弱远强格局(国际商报)
5月期间,玉米市场或将由“大落”转为“大起”,前期期市在禽流感效应的影响下,已经偏离基本面,价格明显被低估。而后期玉米春播问题或将成为市场关注的下个焦点,倘若资金参与度上升,期价运行重心则有望大幅上移。
玉米饲用需求回暖
相较于4月初,禽流感患者不断的被爆出,目前民众对H7N9病毒已经有了进一步理解,市场恐慌情绪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而且历年禽流感高发时期为冬春季节,即11月至来年3月。且随着气温升高,H7N9病毒自然存活率下降,疫情将逐步得到改善。对比于2004年1季度及2005年4季度禽流感等疫情,H7N9型流感疫情的影响力可能较小,因为本次疫情主要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虽然其他省份亦有少量病例爆出,但数量以及致死率均不及浙江、江苏、上海等地。自4月24日起,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信息发布的频率,由每日发布改为每周发布,疫情冲击减弱。截至4月28日,全国共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123人,其中死亡23人,禽流感病患以及死亡人数较初期明显下降。因此,玉米市场利空情绪开始转变,悲观情绪得到有效抑制,预计后期民众将逐渐恢复对禽类蛋白的消费,玉米饲用需求或将回暖。鉴于前期因禽流感效应拖累,玉米价格明显被低估,在市场恢复理性之后,预计玉米价格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
春涝严重不利春播
近日,据黑龙江防汛抗旱指挥部透露,2012年入冬以来黑龙江平均降水量为53.2毫米,比常年偏多109%,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1位。截止至3月上旬,黑龙江各地仍被积雪覆盖,且积雪较深。其中3月上旬最大积雪深度全省平均为27.5厘米,为1961年以来第1位。据气象部门分析,由于前期黑龙江省持续多水,目前土壤含水量大部地区正常偏多。预计未来10天,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平均气温为零下7至5摄氏度,比历年同期低7至9摄氏度,估计4月份气温仍偏低,受“春脖子短”和回暖晚影响,预计今年黑龙江地区春播将推后10天到半个月左右。
据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不止黑龙江地区,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情况普遍如此。若春播工作开展推迟,作物上市时间也会相应推迟,届时面临秋季早霜的风险增加,减产几率也将相应增大。鉴于去年东北玉米产区遭遇了虫灾风害的侵袭,整体新进玉米品质偏差,优质粮源市场供应下降,而近期种植延迟的可能性进一步使本已供不应求的优质粮源供应市场时间窗口被迫拉长,而且若农户来不及种植玉米,则会选择种植更为抗涝的大豆作为替代,导致后期玉米种植面积以及产量缩减,对玉米价格形成中长期提振。
东北临储已经结束 去年11月14日,国家发布东北临
储政策,玉米托市时间节点为2013年4月30日。虽然期间曾传出吉林省将延长临储时间的传闻,目前来看国家并未推迟临储结束时间。所以4月30日以后,东北玉米收购失去了政策托底支撑,因此对近月玉米合约支撑力度减弱。然而从收储数量来看,截止4月20日,东北各省临储玉米收储总量2098.43万吨,其中,黑龙江省1142.67万吨,吉林省548.17万吨,辽宁省147.98万吨,内蒙古259.61万吨。由此数据可以看出今年国库收购量巨大,预计玉米临储总入库量将高达2300-2400万吨。庞大的收储量在帮助产区农户解决卖粮难问题的同时也大量吸走后市市场贸易商存量,后市贸易粮供应将逐渐趋紧。此外,由于今年市场对后市玉米行情走势普遍存在悲观预期,贸易商收储企业玉米收购谨慎,今年初个别大型收储企业外,贸易商环节存粮数量普遍较往年同期偏低。按往年惯例,临储拍卖活动多在8、9月份市场供应青黄不接阶段进行,此前市场供应多由贸易商承担。今年贸易商存量不足,而临储拍卖需要时间周期,后市市场或现阶段性供应“真空期”,因此对远期合约存在利多效应。综上所述,建议投资者可以选择做多远期合约同时做空近期合约,形成对冲套利操作,目前09和01价差在64元/吨,投资者可以尝试在价差上升至82元/吨附近,进行买远抛近套利,目标价差点位4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