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要闻
今年到底种啥好?春播伊始真烦恼
2013-03-14 07:48  点击:620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是寄托无限希望的季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年的收获,主要看春天的播种。但是,开春该种什么,种了能不能丰收,丰收了有没有销路,是目前很多农民的烦心事。近日,记者通过走访,深入了解部分农民的种植经历,试图总结出他们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并请农业部门专家进行分析、把脉,希望能为农民朋友提供有益的帮助。

  失败篇:坐等上门收购,万斤玉米霉变

  4日,记者来到掘港镇(属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新丰村陶素英家时,她正在地里锄杂草,观察麦子的长势。当得知来意后,她开始大倒苦水。

  14年前,陶素英从安徽嫁到掘港镇新丰村,用她的话说,不会干别的,只会种地。去年,她种植的水稻、黄豆、玉米等作物,虽然喜获丰收,但由于缺乏清晰的种植思路和良好的市场销售渠道,等不到商家上门收购,上万斤玉米堆积成山,发生霉变。她告诉记者,由于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只懂得利用传统的种植模式谋生,看到别人种什么就种什么,再加上不懂市场,没有固定的客户群,只能在家坐等贩子上门收购。从陶素英的话语里,记者不难读懂她的无奈:一门心思种地,付出旁人无法体会的辛劳,最终却是丰产不丰收。

  对于今年种植什么,陶素英脸上显得有些迷茫,她坦言只能继续种下去,这么多地,流转过来,也不能荒了,水稻肯定要种一部分,但其他经济作物还不知道种什么,怕辛苦一年还赔钱!

  成功篇:有效对接市场多元种植之路

  2月28日上午,见到许浩的时候,他正在小麦地里查看小麦的长势,这两天他忙得晕头转向:刚流转的300多亩地正在张棚,打算种西瓜、野渍菜;家里还请了100多个工人在切西兰花朵……

  “别看现在能挣点钱,当初刚起步时,也遇到不少困难。”谈起致富经历,许浩显得很淡定。10多年前,许浩还是个年轻小伙子,他在洋口镇承包了100多亩地全部种上了棉花。原本想以此获利,却事与愿违,由于缺乏经验,流转的都是盐碱地,不适合种植棉花,当年就亏损了25000元,这在当时也是笔不小的数目。吃一堑长一智,从那以后,许浩不断跑市场,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先后在洋口和马塘等地重新流转土地,种起了水稻、小麦、玉米和出口蔬菜。现在,他已经有了1000多亩的种植面积,一年四季都有农产品上市。我们常听人说不是为销售难犯愁,就是为效益低苦恼,但这些从来没在许浩身上发生过。他说市场需要什么他就种什么,每年种粮、种菜前,许浩都会和收购加工企业谈好价格,定好合同,确保当年的效益有保障,渐渐地他的事业越做越旺。

  现在,当很多农民还在为“今年该种啥”而犹豫的时候,他已悄悄扩大了300多亩地用来种植西瓜和野渍菜。而随着他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也带动了附近越来越多的农民就业和致富。

  原因篇:农民对市场了解不够深入

  每年春耕,对广大农民来说,从自身能力出发,拿出有限的资金投资种植,而选择种什么是关乎一年辛苦和收入多少的大问题。如何冲破种植困境,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挣到钱,并最终走上致富路,已成为广大农民内心强烈的愿望。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很多农民也普遍反映对市场变化难以把握。长期以来,农村信息闭塞,农民对市场了解不够深入,容易出现跟风,导致农民挣不到钱。“跟风种植反映出农民在市场中的短视。对选择的品种没有长远发展思路,加上亏损后不敢坚持,这也是造成选择困惑的原因。”县农委副主任徐长青说。同样是农民,许浩创业之初也曾遇到挫折,但在困难面前他没有放弃,而是不断钻研种植技术、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最终获得成功。

  另外,由于组织化程度不高,很多农民从生产到销售基本处于单打独斗状态,特别是一些地方一些品种没有形成规模,很多老板也不愿去收购,加上农民自身销售渠道不宽,产品滞销无人问津。

  “传统的种植已不能适应目前市场的需求,加上对选择的品种没有长远发展思路,农民缺乏一定的种植技术,也导致了一部分农户种了不能丰产,丰产却不丰收。”徐长青说。

  出路篇:农户提升自身素质政府积极加强引导

  农户:提高种植技术,提升开拓市场的能力

  县农委副主任徐长青说,要想丰收赚钱,广大种植户就要不断了解市场信息,提高种植技能;积极参加政府、企业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多接触市场,避免盲目跟风和惯性种植,同时通过接触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政府:提供政策、技术等的支撑

  徐长青表示,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户在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服务和引导。从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服务上给予农民更多的帮助和服务。

  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等,加强农户在种植技术、观念转变等方面的培训。搭建各种农业信息发布平台,通过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将农产品供求信息、市场行情分析、极端天气应对办法等适用信息及时送到农民手中,帮助农户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农户间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技术和信息等的共享和指导,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为农户搭建流转畅通的销售渠道。徐长青认为,目前广大农户主要靠老板上门收购,产品销售方式比较单一被动。政府在加强与传统客商联系的基础上,可针对各地优势产品,设立土特产超市,实行农商对接,多构建一些交易平台如超市、小型批发市场等,农民种植的产品可以直接进超市,让种植户再无后顾之忧。

  温馨小贴士:县农委副主任徐长青提醒广大种植户,在没有找到更佳的种植品种之前,建议优先考虑种植国家进行保护价收购的优质水稻;其次可以订单种植青蒿菜、野渍菜、甘蓝、大叶菠菜等出口蔬菜;同时种植户还可以根据市场的行情变化种植应时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