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信箱
鱼菜共生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2014-01-03 14:03  点击:879
池塘鱼菜共生是一种涉及鱼类与植物的营养生理、环境、理化等学科的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农业新技术,就是在鱼类养殖池塘中种植蔬菜,利用鱼类与蔬菜的共生互补,在池塘水面进行蔬菜无土栽培,将渔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进行池塘鱼菜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互惠互利。池塘鱼菜共生生态养殖具有净水,光合作用增氧,降低池塘水体富营养化;提高水产品质量,卖菜增收,减少水电药等成本投入;遮阴避暑,景观工程等优势。

池塘鱼菜共生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平均亩产能提高10%左右,节约水电成本投入约30%,降低鱼药成本投入50%左右,病虫害显著减少,鱼类品质有一定程度改善,综合生产效益可提高30~80%。

一、技术主要创新点

池塘鱼菜共生技术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了创新和突破。一是建立了池塘养殖废弃物(N、P)的原位减控与消纳利用技术;二是成功集成研发了鱼菜共生设施及配套技术,包括水上蔬菜浮架制作工艺、水上蔬菜栽培技术、池塘鱼菜共生养殖技术、水生蔬菜对池塘水质影响机理分析等,通过疏密双层网片浮架,成功解决了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与蔬菜共生的问题。

二、池塘养殖技术

池塘养殖以池塘“一改五化”技术为核心,“一改”指改造池塘基础设施,“五化”包括水质环境洁净化、养殖品种良种化、饲料投喂精细化、病害防治无害化、生产管理现代化等。实行规范化养殖生产,以高产、高效和无公害为技术要点,实施一系列配套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池塘准备、饲料选择、投饲技术、病害综合防治、水质调控、渔业机械等标准化养殖生产。

1.改造池塘基础设施

(1)小塘改大塘:将用于成鱼养殖不规范的小塘并成大塘,池塘以长方形东西向为佳(长宽约比为2.5:1),面积10~20亩为宜。

(2)浅塘改深塘:通过塘坎加高、清除淤泥实现池塘由浅变深,使成鱼塘水深保持2.0~2.5米,鱼种池水深1.5米左右,鱼苗池水深在0.8~1.2米之间。

(3)整修进排水系统:整修进排水、排洪沟渠等配套设施,要求每口池塘能独立进排

水,并安装防逃设备。

2.池塘水质调控

生物调控:鱼菜共生调控,以菜净水,以鱼长菜;以鱼养水,适当增加滤食性鱼类和食腐屑性鱼类投放量,改善池塘的生态结构,实现生物修复。微生物制剂调控: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有益细菌,实现净水;保持池水活、爽、嫩,透明度在35厘米以上。

物理调控:合理使用增氧机,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天气炎热开机时间长,天气凉爽开机时间短,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负荷面大开机时间长,负荷面小开机时间短等,实现其增氧、搅水、曝气的作用。

加注新水,根据池塘水体蒸发量适当补充新水,有条件的地方可每半月加注新水1次;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在养殖的中后期,根据池塘底质、水质情况每月使用1~2次,生石灰20~30千克/亩,沸石粉30~50千克/亩。

3.养殖品种良种化

主养品种:选择以优质鱼类(如优质鲫鱼、草鱼、斑点叉尾铜、团头鲂、泥鳅、翘嘴红鲐、黄颡鱼等),主养品种的选择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有市场性(适销对路)、二是苗种可得性(有稳定的人工繁殖鱼苗供应)、三是养殖可行性(适应当地池塘生态系统)。

养殖模式:池塘80:20养殖模式。

鱼种质量:各种鱼种标准参照已有的标准和鱼种质量鉴定标准执行。要求品种纯正、来源一致、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伤病。

鱼种规格:主养鱼类规格整齐,重量个体差异在“10%”以内,搭养鱼类个体大小一般不得大于主养鱼类个体大小。4.饲料投喂精细化

(1)饲料的选择:饲料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口性,饲料要求新鲜、不变质、物理性状良好、营养成份稳定;饲料加工均匀度、饲料原料的粒度符合饲料加工的质量要求。

(2)饲料投喂量的确定:限量投喂,根据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阶段营养需要量和配合饲料的质量水平确定每天的饲料投喂量。

日投饲量=鱼的平均重量×尾数×投饲率

全年投饲量:饲料系数×预计净产量。

5.病害防治无害化

(1)疾病的预防优化池塘养殖环境:在养殖的中、后期根据养殖池塘底质、水质情况每月使用环境保护剂1~2次。合理放养和搭配养殖品种,保持养殖水体正常微生物丛的生态平衡,有效预防传染性暴发性疾病的流行。

(2)切断传播途径消灭病原体严格检疫:加强流通环节的检疫及监督,防止水生动物疫病的流行与传播。鱼种消毒:入塘前对鱼种消毒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食盐(浓度2%~4%,浸洗5~10分钟,主要防治白头白嘴病,烂鳃病,杀灭某些原生动物、三代虫、指环虫等)、漂白粉(浓度l0克/立方米~20克/立方米,浸洗l0分钟左右,能防治各类细菌性疾病)。饵料消毒:水草用6克/立方水体漂白粉溶液浸泡20~30分钟,经清水冲净后投喂;陆生植物和鲜活动物性饵料用清水洗净后投喂。工具消毒:网具用10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浸洗20分钟,晒干后再使用;木制工具用5%漂白粉液消毒后,在清水中洗净再使用。食场消毒:及时捞出食场内残饵,每隔1~2周用漂白粉1克/立方米,或强氯精0.5克/立方米,在食场水面泼洒消毒,或在食场周围挂篓或挂袋消毒。

(3)流行病季节的药物预防

体外预防:食场挂袋挂篓。全池遍洒:每隔半月用生石灰30克/立方米等消毒。

体内预防:选用中草药(每100千克鱼用大黄30克、黄芩24克、黄柏16克、小苏打30克)粉碎后拌饲投喂。

(4)增强鱼体抗病能力

放养优良品种:选择抗病力强、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来源一致的养殖品种放养,严禁放养近亲繁殖和回交种类。投喂优质适口饲料:投喂营养全面、新鲜、不含有毒成分,并通过精细加工,在水中稳定性好、适口性强的饲料。免疫接种:注射疫苗,使鱼类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

(5)严禁乱用药物:使用水产养殖用药应当符合《兽药管理条例》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5071—2002)。

6.生产管理现代化

(1)了解当年鱼价走势,分析明年市

场。

(2)结合本地实情,设计出鱼计划。

(3)放养优质鱼种,合理使用饲料。

(4)落实生产计划,加强生产管理。三、蔬菜栽培技术

1.浮架制作工艺

(1)PVC管浮架制作方法:通过PVC管(110管)制作浮床,上下两层各有疏、密两种聚乙烯网片分别隔断吃草性类鱼和控制茎叶生长方向,重庆引育种中心是按照lm*2m和lm*4m两种规格进行制作。养殖户可根据自己池塘的实际条件,按照移动、清理、制作、收割方便的原则,选择合适的规格浮架。此种制作方法成功解决了草食性、杂食性鱼类与蔬菜共生的问题,适合于任何养鱼池塘。

(2)竹子浮架制作方法:选用直径在6cm以上的竹子,首尾相连,按照竹子的长短固定成三角形(防止变形),或者通过绳索固定做成四边形。或者编制成60cm*80cm*20cm规格的竹篮。具体形状可根据池塘条件、材料大小、操作方便灵活而定。此种制作方法适合于非非养草食性生鱼类的池塘。

pvc材料浮架(4m*lm)约需58.3元/个,按使用年限平均每个浮架年投入约需l1.7元/个,在就地取材,无需运输购买的情况下,竹子材料浮架(4m*lm)制作,约需30.3元/个,按使用年限平均每个浮架年投入约需l0.1元/个,竹子浮架较pvc管材浮架节约1.6元/个.年,成本相对较低,但规范性、美观性、牢固性方面稍差,且容易变形,竹筒易进水,管理麻烦。因此,养殖户在pvc管、竹子浮架材料选择上,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若竹子取材方便、自身劳动力充足,对浮架要求相对较低,可采用竹子浮架制作方法,但若浮架需求数量较多、劳动力不足、竹子取材不方便、规范性、美观性、管理方便要求较高的养殖场最好采用pvc管材制作浮架。

(3)其他材料浮架:凡是能浮在水面的材料都可以用来做浮架,如稻草、废旧轮胎、泡沫、塑料瓶等,可根据经济、取材方便的原则选择合适浮架。

2.栽培蔬菜种类选择

栽培蔬菜种类应选择根系发达,处理能力强的蔬菜瓜果植株,利用根系发达与庞大的吸收表面积,进行水质的净化处理,我们开展鱼菜共生养殖主要选择品种为空心菜。空心菜属蔓生植物,根系分布浅,为须根系,再生能力强,性喜高温多湿环境,蔓叶生长适温为25~30℃,温度越高,生长越旺盛,采摘间隔时间愈短;喜充足光照,对密植的适应性也较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其喜肥喜水,需肥量大,耐肥力强,对氮肥的需要量特大。我国池塘养殖鱼类生长旺季主要在5~9月份,水温在22~30℃,生长迅速,代谢旺盛,每天消耗大量的饲料和产生较多的粪便,残饵和粪便经过一系列氨化分解反应转化为水体的氨氮,这也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而通过植物的固氮作用,可以将水体中得氨氮转化为无毒硝酸盐和氮气,以达到净水的目的。而空心菜生长旺季与鱼类同期,且生长迅速,喜肥喜水,尤其是对氮肥需求量特别大,池塘富营养化环境为其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而空心菜的快速生长,正好解决了夏季池塘水体富营养化,达到净水的目的,又可以增加收入,降低水质改善投入,一举多得,是池塘鱼菜共生理想种植品种。3.种植面积的选择

由于夏季池塘养殖鱼类生长迅速,代谢旺盛,每天消耗大量的饲料和产生较多的粪便,残饵和粪便经过一系列氨化分解反应转化为水体的氨氮和其他营养废弃物,氮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藻类和浮游动物大量繁殖,造成池塘淤泥富积,水色发黑或变绿,气味发臭,耗氧增加,池塘水质过肥,引起养殖鱼类病害多发。池塘种植蔬菜就是消耗水体有效氮而达到净水的目的,较肥的池塘适合开展水上蔬菜种植,水质越肥,种植蔬菜比例越高。可以通过水色、气味、底泥深度和养殖年限来确定养殖池塘是否适合种植蔬菜,一般精养池塘,养殖周期3年以上,底泥深度在30厘米以上,水色黄褐、褐绿、油绿、黄绿色,水体有腥臭味的池塘水质较肥,适合开展蔬菜种植。

根据重庆市引育种中心池塘种植不同比例(5%、10%、15%)蔬菜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梯度试验在池塘溶氧、氨氮、透明度等水质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溶氧基本上在5.4mg/1以上,透明度由15cm增加到22cm以上,而三种梯度之间,10%、15%梯度试验塘在透明度、氨氮方面均较5%有明显改善,而10%、15%梯度试验塘之间则相差不大,15%略好于10%试验塘,因此较肥池塘开展水上蔬菜种植,种植面积控制在5%~15%较为适宜,能起到较好的净水和生长作用,根据池塘水体肥瘦程度可适当的增减种植比例。

4.蔬菜栽培方法

主要采用移植的方式栽种,如pvc标准浮架可采用直接栽培法、营养杯栽培法和泥团栽培法。直接栽培法指直接将植物茎秆(空心菜等)按20~30cm株距插入下层较密网目,即可成活,此法操作快捷、简单,但成活率相对较低(80%左右),适宜面积大、工作人员少养殖场采用。营养杯栽培法主要是花草培育杯,将杯内置入营养液或泥土(塘泥),按20~30cm株距放入浮架,此法成活率较高95%以上,但相对繁琐。泥团栽培法主要是指将植物茎秆直接插入做好的小泥团(塘泥即可),按20~30cm株距放入浮架,此法成活率相对较高(90%以上),操作也简单方便,成本低,各养殖单位应根据自己的劳动力数量灵活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

鱼菜共生技术原理简单,实际操作性强,可适合于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也可用于小规模的家庭农场或者城市的嗜好农业,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是一种极适合城市或农村庭院生产的农耕模式,也是未来都市农业发展的主体技术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