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一篇合作社负责人的文章引发关注,在该文中,重庆云阳县大果水晶梨合作社理事长杨大可发出巴望政策再扶一把的呼声。杨大可作为大学生返乡的“新型知青”,在十年间,他种植水晶梨,组建起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创富。这其中有哪些经验,遇到哪些困难?1月8日,吾谷网对杨大可进行了在线访谈,杨大可讲述了他的故事。
以下是访谈内容整理:
回乡投身农业:乡邻们认为我大学白读了
网友:当初是什么激发了您放弃有着优厚薪资工作,而义无反顾回乡发展水晶梨种植的?
杨大可:我们四辈人种树,作为种梨世家的后代,有着深深的种树情怀。我在工作之余经常关注有关果树栽培的一些信息。也许是遗传基因使然,我对梨情有独钟,在爷爷的引导下,我产生了回乡种梨的想法。
网友:家人朋友对于您的决定有不理解的吗?或者持什么态度?
杨大可:乡邻们一听说我“可娃子”回家当农民来了,那闲言碎语哟,才叫个多。“白读了十几年的书,这娃儿傻,没出息!”“可能在外面犯了错误被单位开除了,混不下去了,只好回来噻!”“杨发中的钱白花了,早知这样,娃儿出去读啥子大学嘛!纯粹是脑筋有问题,走出农门还要回来踩泥腿,简直不可理喻。”
走自已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想只有把梨种好,干出点名堂,才能证明自已的选择没有错!
初创:通过互联网找到种植水晶梨作为创业方向
网友:通过介绍知道您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在种植经验上您是怎么补充的?
杨大可:很多基础知识通过边自学,边在实践中学习,同时有什么不理解的请教老师,多学多做。我先后订阅了上百种资料学习,同时上网搜集资料。
网友:当时为什么选择种植水晶梨而不是其他农作物?
杨大可:无量山脉位于三峡库区双土镇无量村,那里就是我的老家。自然环境恶劣。村民多是种些玉米、大豆,惟独我家祖辈靠在山上种树、种药为生。我在工作之余经常关注有关果树栽培的一些信息。这天,我在网上获知外观漂亮的大果水晶梨从韩国进入中国市场后,大果水晶梨的抗逆性强,在盐碱地上也可以正常生长,而且抗寒、抗旱,在我国大部分梨产区都可以种植。它的抗病能力也不错,从目前栽种的情况来看,还没有发生过黑星、轮纹和炭疽等病。它的花序坐果率高达90%,大果水晶梨是目前国内品质表现最优良的梨品种之一,也是目前最优秀的出口梨品种,非常适应梨果生产的产业化发展趋势,发展潜力极大。
果实圆形或扁圆形,果形端正,平均单果重300克,大果重850克,大小较整齐。果实生长前期为深绿色,近成熟时逐渐转乳黄色,果皮薄,外观晶莹光亮。呈半透明感,外观诱人并散发浓郁香气,商品价值极高。可溶性固性物14%。脆甜汁多,肉质细嫩,核小皮薄套袋果果皮淡黄色,果点小而稀,洁净美观,有透明感。果肉白色,肉质细嫩,果实在云阳地区9月上中旬成熟,果实生育期170天左右。耐贮运,常温下可贮藏6个月。本品种丰产性好、耐贮运、上架时间长。香脆可口,很受大众欢迎。而且这种梨当年即可挂果,丰产期的树亩产可达8000斤,亩效益可达万元。
挑战:资金匮乏,连两三块钱的理发费都觉得贵
网友:从第一次选种到种植再到收获,您曾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杨大可:缺资金,200多亩荒地的开山、劈石、垒土、挖坑都得自己和一家人顶着干。园地离家有6里多路,每天天不亮就从家里出发,天黑了还在乱石窑里清理碎石杂草,忙这忙那。短短的一段时间,打下了近3万个两尺见方的窝子,还有按窝施肥等,劳动的艰苦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后来,母亲因脑溢血偏瘫在床,生活无法自理,63岁的父亲每天陪伴母亲,家里的重担完全落到瘦弱妻子的肩上。一家人的起居饮食,母亲的日常护理,嗷嗷待哺的儿子,忙得团团转。冬天的时候,自来水管结了冰,要到300米外的河沟去挑水和洗衣。我成天在园区,无法分担妻子的辛苦,大部分功劳都应归功于妻子。
那段日子,家里连每个月二三十块钱的电话费也交不起。理一次发花个两三块钱,我都觉得很贵,一家人几年没穿过一件新衣裳。曾经极力反对回家种梨的妻子,没叫一声苦,整整一年,妻子伴着我起早贪黑,省吃俭用,没添一件新衣服,没去看一次父母。
初尝胜果:纯收入达十万元后带动乡亲们致富
网友:能冒昧问下您收获“第一桶金”具体收入了多少钱吗?当时其他村民年平均收入是多少?
杨大可:我记得是2002年9月,通过二年的辛勤耕耘,我终于掘到了第一桶金。试种的大果水晶梨终于成功挂果了,1.5万多公斤梨子带来了五六万元的收入。当时我们村里的村民平均年收入是600多元。
网友:在带动其他乡亲们种植的时候您是抱着什么信念,又是怎么做到的?
杨大可:2004年,我的果园纯收入上10万元。大果水晶梨的种植技术也日趋成熟。我开始想怎么来改变我们家乡的贫困面貌,怎么来带领父老乡亲们也来种梨的问题。我看到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乡亲。于是动员乡亲们也来种梨,然而,种种顾虑让大家望而却步。看到这种情况,我主动与4560户村民签订了“三包”协议,为村民无偿提供种苗——如成活率低于95%的,我补偿;种植期间技术管护,我提供;果实成熟后,我收购。这“三包”让村民的心踏实了。在镇、村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2005年年底,梨苗种植面积达到了7500亩。从此,我家的电话也变成了乡亲们咨询技术服务的热线电话。
困难:合作社发展面临资金、管理和技术的难题
网友:发展合作社遇到哪些困难?
杨大可:1、是资金紧张。农户加入合作社时,以每亩地5元的标准缴纳了入社费,但单靠这些钱,难以维持日常运营和周转,到购买农资、收购销售的时候,更是捉襟见肘。在水果收购时,我们只能拿自己的钱先给农民垫付,要么就只能打白条。最近几年,县里一些合作社依托“三权抵押”(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和林权,吾谷网编辑注),从银行贷出一些款项,但成功的不多,像我们合作社还从未能贷出一分钱。融资难,不仅使得我们资金周转不畅,而且基础设施也没钱改善。 2、是管理不够规范。虽然合作社成立了5人组成的理事会,但没有专门经费,大家积极性不高,不可能把管理落实到位。据我了解,云阳现在400多家合作社中,90%以上主要是理事长(牵头人)一个人在做管理。像我们合作社,10多个乡镇,每个镇平均几十户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要是真正管理到位,难度很大。
3、是技术扶持仍不够精细。近年来,合作社的农民和技术人员经常到县里、镇上参加农业培训,农业部门也经常到田间地头指导工作。但问题在于,这些培训大多比较笼统,像果树种植课只涉及基本操作,对我们的具体帮助不大。
合作社经验谈:与农户们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网友:目前合作社的规模和人数是怎样的?
杨大可:云阳县大果水晶梨专业合作社2012年现有母本园1351亩,加入合作社农户672户,入社面积4500亩;带动农户4200余户,已发展种梨面积达32000多亩。八年来,合作社一直大力发展“树下种草,以草养畜,畜粪回地”的立体循环经济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梨树下种植白三叶牧草1200多亩,并利用牧草饲养牛160余头,羊300多头,散养土鸡3000只,有梨品种资源37个。2012年共收益836万元,672户平均纯收益0.8万元,带动了双土镇总农户8%完成万元增收。年基地种植收入630万元,养殖收入80万元,年利润400万元,“大可牌”水晶梨已扩展到四川、江西、贵州、云南等十多个省市,梨树种植面积达到32000亩,总产量达2.2万吨,梨农年利润上1000万元。我们带动的有170户农户年收入大于10万元。
网友:大可,你们合作社是跨省市的吗?
杨大可:是的,四川、云南,贵州、浙江、湖北都有我们合作社分社。
网友:你们现在主要的销售渠道是什么?
杨大可:实行订单农业,同时通过网络和全国各地大型水果批发市场进行销售。、
网友:全国各地,那您的物流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杨大可:我在全国很多省市有我们的基地,都是就近上市销售。
网友:你认为理想的合作社是什么样的?
杨大可:专业、互助、团结一心,共同做大做强,能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每年可以分红!!
网友:现在都倡导农村开展合作社。合作社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杨大可:集约、专业!让更多的从事同一产业的农户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共同做大盘强共同产业!
展望:未来靠绿色循环立体经济发展
网友:您对未来有什么规划?
杨大可:大力推行梨树下面种白三叶牧草,利用牧草圈养牲畜,牲畜的粪便肥地,在果园内放养蜜蜂。配套建设中水果保鲜库(气调库),对大果水晶梨进行外销保鲜贮藏,以减少损失,延长供应时间,调节市场供应;还可以使水果增值。大力发展立体生态观光农业园按照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及“都市农业”发展要求,将旅游和农业结合,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临空农业和创汇农业成为发展趋势;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培育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品质,打响特色品牌成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主流;着力引进和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深加工和营销力度,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互动共融,提高综合效益,带领更多的乡亲们靠绿色循环立体经济发展致富。做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
遗憾:大学生创业路,成功背后的酸甜苦辣。
网友:大可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呀,太多了。讲讲最大失败和怎么战胜它的吧。
杨大可:我最大的失败我没有尽到儿子的一份孝心
2003年,就是我当果农的第三个年头,也是我精心侍弄的大果水晶梨让我尝到甘甜的第一年。这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妈妈突然晕倒了人事不省,母亲的病很严重,但当时我在外边给他人做技术,当我骑上摩托赶到时,母亲躺在长安车的后排,脸色苍白,双目紧闭,一动不动,裤管上还粘着泥巴。我的眼泪唰的流了下来,“妈!——妈,你怎么了——”母亲喊不答应,依然紧闭着眼。“你妈今天到山上去给果树剪枝,突然就咚的一声倒在地上,喊不答应,摸她的鼻孔还有气在,估计是中风了。当时晓得你在骑车没敢给你打电话,就找了个长安车往医院送,没想到堵了一个多小时的车了……”后来母亲卧床八年,去年走了,我如果不回家创业,母亲也不会这么辛苦,说不定也不会……
网友:大学生创业(农业)都有哪些要求,要做些什么准备?能否谈谈大学生服务农都可能遇到那些挫折和问题。谢谢。
杨大可:农村是个大舞台,大有作为,但大学生在创业农业:1要选好项目;2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3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杨大可简介:
杨大可,1997年他高中毕业考入四川大学应用电子专业,1999年毕业后在成都国利寻呼技术部工作,拥有了在城里拿工资的职业,2000年的他,却毅然辞去工作,义无返顾回到家乡,开始了他艰苦的创业人生。2005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目前已覆盖云阳10多个乡镇。曾被授予县“拔尖人才”、重庆市“劳动模范”、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全国劳模”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