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要闻
河南6市质量不合格小麦或达200亿斤 卖粮难
2013-06-29 12:31  点击:436

眼下正是夏粮收购的高峰期,而在河南、河北部分小麦主产地,连续的阴雨天气让小麦品质受损,种粮户面临“卖粮难”。

在河南漯河市郾城区李集岗村,村民李国顺眼看着家中囤积的3千多斤小麦即将发霉生芽,却找不到合适的销路。

李国顺:“今年天气不好,到临熟时候下场雨,这粮食反正是发霉、发乌,准备生芽,收粮食的他不要,这麦子卖不出去发愁。”

今年5月下旬,河南南部及河北南部的一些小麦主产地出现阴雨天气,尽管粮农积极抢收,仍有不少麦子淋了雨,品质大打折扣。河北部分地区减产达到三成。

河北南和县段村村民段小军:“之前长势很好,后来下雨,质量不行了。一亩地能损失2、3百斤。”

在中储粮河南南阳邓州直属库,记者看到,大门口贴着的国家最低收购价执行方案格外醒目,但却一直门庭冷落。种粮户们告诉记者,送去的小麦因品质不佳被粮库拒收。不少民营收粮企业和个体商贩也表示生意难做,即使按低于国家托市价格收购也不好出手,无利可图。

收粮人谷先生:“质量赖,收了之后是不赚钱,二是不好出手。”

收粮人王女士:一般收的都是差不多管卖哩,你老赖哩卖不上,俺买回来俺赔钱。”

初步统计,河南南阳、漯河等6个省辖市质量不合格小麦达200亿斤。

质量打折,收购价格自然上不去。针对河北小麦平均收购价格已连续4周下滑的情况。

河北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刘志安:“我们也考虑到如果说因为今年的小麦容重低或者不完善粒多的情况影响了农民售粮,我们也会及时的采取措施,维护种粮农民的利益。”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郭天财提醒粮食收购部门,对收购上来的这类小麦一定要区别对待,以保证我国食品安全。

郭天财:“小麦淋雨萌动了以后淀粉酶分解了,影响质量,对做面粉不好。国家把这个粮食收储以后,作为工业用粮或者饲料用粮把它转化出去。”